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强强兄弟 本站首页 综合生活 事件 查看内容

给学生戴小蜜蜂的老师称已离职,现在的教育越来越病态了!

2024-11-18 17:0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7| 评论: 0|原作者: admin

摘要: 11月17日,给学生戴小蜜蜂的老师称已离职 :家长怕对孩子产生影响,本人已下架视频并表示歉意,迫于各方压力选择离职。强强兄弟觉得这件事表面上看似是教育方式的争议,但背后却折射出深刻的教育问题——老师为何“ ...
11月17日,给学生戴小蜜蜂的老师称已离职 :家长怕对孩子产生影响,本人已下架视频并表示歉意,迫于各方压力选择离职。强强兄弟觉得这件事表面上看似是教育方式的争议,但背后却折射出深刻的教育问题——老师为何“战战兢兢”,甚至不惜辞职自保?这不仅是个体的悲哀,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隐忧。
2ec9aa934df478e31f98c25ff42eaefd.jpeg

80、90年代,课堂是一个老师的“领地”。那时候的教育带着浓厚的传统色彩,“严师出高徒”是普遍认知,家长甚至期待老师严格管理自己的孩子。对比今天的情况,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鲜明的故事和对比:
严师的背影:那个年代的“打”和“罚”
80后的小李回忆起小时候的课堂纪律时笑着说:“小时候调皮,被老师抓到,就罚站一节课。”那时候,罚站不仅仅是为了惩罚,更是为了提醒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。家长的态度更是鲜明:“老师,您管!孩子不听话,该打就打。”
这种“授权式”教育让老师在课堂中有绝对权威,学生普遍敬畏老师。小李坦言,正是因为小时候的严格要求,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9c82654ecb858e33996aadf41ea71d85.png
在农村的课堂里,木制的戒尺常常摆在讲桌的一角。老师不是动不动就打,而是用来警示那些屡次不改的学生。80后的小刘曾因为偷懒被老师用戒尺打了一下手心。如今的他回忆起来,不是怨恨,而是感激:“老师那一尺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,也教会了我什么叫规则。”
现如今的课堂:不敢管,不能管
与过去的严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今天的课堂越来越“柔软”。老师的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,甚至小心翼翼。教育者的无奈背后,是一种深刻的“畏惧心理”。
某小学班主任王老师说:“以前家长让我们打孩子,现在家长会直接上门‘维权’。”有一次,她因为批评了一位学生不交作业,家长立刻投诉到教育局,指责老师“语言暴力”。最终,她被迫写检讨。
809c2b328c15d345a6966b41bbf3e9e7.other

这种家长和老师对立的关系,让老师们陷入两难境地——管得严,怕惹麻烦;管得松,学生又难以管教。
那位辞职的老师,初衷不过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,却被解读为对学生的“标签化管理”。在当前教育环境下,这种误解层出不穷。老师们只好选择“自保”,避免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行为。
现在的教育为什么变成这样?
80、90年代,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。父母在外务工,教育的责任更多落在老师身上。家长相信老师,也愿意配合。
而如今的家庭教育却出现“错位”:父母把教育的全部重任推给学校,却对学校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,甚至以“消费者”自居,要求老师服务于孩子和家长。
如今,教育被过度关注和放大。媒体、网络的发达使得任何教育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。这种压力使得老师们逐渐“失声”,不敢也不愿冒险尝试任何传统的教育方式。
90d04683babbb7180d3d295a2795df27.jpeg

从“严师出高徒”到如今“老师不敢管”,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权威正在不断被削弱。没有权威的课堂,自然难以培养出真正自律的学生。
教育是一项复杂且艰难的事业,需要老师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如今的教育体系显然陷入了某种“病态”——老师害怕管理,家长过度介入,学生逐渐失去规则意识。这不仅是个体的不幸,更是社会的隐忧。
从80、90年代的课堂严师到如今的“小蜜蜂事件”,教育理念的变化固然反映了社会的进步,但我们是否走得太极端,忽视了教育的初心?教育的真正目的,不仅仅是让学生“感觉舒服”,更是要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。在这一点上,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找到平衡点,让教育回归它该有的样子。
01778791dd700312d4b7f1c8b8dd84f3.png


052948f4ee2b128943a877433d77e599.png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